江苏国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4-27 来源:行业热点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纺织服装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2023年,全球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延宕,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动能不足,复苏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高企,需求下降。美欧推行所谓“脱钩”和“去风险”战略,加剧世界经济碎片化,阻碍全球贸易发展。新形势下,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和重塑,我国纺织服装外贸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重点市场需求下降、“脱钩断链”、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地区冲突扰动国际航运、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贸易持续承压。

  面对挑战,我国纺织服装外贸行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和落实的“稳外贸”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立足产业优势,破立并举,求新求进,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创新贸易方式,寻求新形势下发展之道。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全年纺织服装贸易额较上年虽会降低,但仍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进出口总额3153.5亿美元,同比下降7.7%。其中,出口2936.4亿美元,同比下降8.1%。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公司的纺织品服装业务抢抓机遇,凭借自身强大的产业基础、配套完整的海内外货源基地建设及“贸、工、技”一体的服务模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抢抓订单,虽然营业收入和出口规模下降,但业务结构逐步优化,盈利水平稳步上升,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的步调,推动公司纺织服装出口实现了稳中向好发展。

  在“双碳”目标引领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外政策长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储能产业和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发展。报告期内,锂离子电池价格大大下降而技术性能慢慢的提升,各整车厂推出更超高的性价比的产品,充换电等基础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同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占比逐步扩大,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不断的提高,商业模式逐步清晰,电力系统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等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需求持续增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电池应用的强劲增长点,推动电池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3年5月,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快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建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2023年6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将统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同月,财务部、税务总局、工信部制发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2023年 11月,国家能源局又发布《关于加强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作风险监测的通知》及《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些政策、举措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及储能产业的发展,牵引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其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根据研究机构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欧洲和美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其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0万辆。

  锂离子电池方面,根据EV Tank数据,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 25.6%,增幅放缓。从出货结构来看,2023年全世界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储能电池出货量224.2GWh,同比增长40.7%;小型电池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EV 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1926.0GWh和5004.3GWh。

  报告期内,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锂电行业增速放缓且产能大量释放而导致供求关系进一步变化,但中国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仍取得了较好发展。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 统计,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31.2万吨,同比增长25.8%,其中中国电解液出货量为113.8万吨,同比增长27.7%,中国电解液出货量的全球占比继续提升至86.7%。从市场规模来看,EV Tank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解液市场规模为522.1亿元,同比下滑36.7%,根本原因在与电解液价格的下滑。

  总体上,虽然产能阶段性过剩且竞争加剧,但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普及以及全球有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叠加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不断的提高;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储能电池市场的逐渐打开以及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预计仍将平稳增长。

  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统计,2023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为113.8万吨,同比增长27.7%。中国电解液出货量的全球占比继续提升至86.7%。国内市场前十名企业合计市占率由2022年的88.3%提升到2023年的90.2%,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中国电解液企业竞争力逐渐增强。报告期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上涨的速度远大于需求上涨的速度,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竞争加剧。

  瑞泰新材301238)一直处在第一梯队。公司作为该行业的先入者,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相关材料的制造生产所需的主要核心技术,凭借较高的质量水准及工艺精度,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在下游客户中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并已与宁德时代300750)、LG新能源等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随着电解液出货量的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实现批量供货的企业包括华盛锂电、瀚康化工、浙江天硕、荣成青木和苏州华一等,主要生产VC和FEC等较常规添加剂。

  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主要为锂盐类新型添加剂,在质量和技术层面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全球仅少数几家企业能生产该产品。作为中国首家量产新型锂盐添加剂二氟磷酸锂的领军企业,公司子公司超威新材牵头制定了《工业用二氟磷酸锂》团体标准(标准号:T/CIESC0041-2022),该标准于2022年10月21日正式实施。此外,公司正在浙江衢州和江苏张家港加强完善添加剂产品的布局,实现品类的多元化以及生产的进一步规模化。

  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超级电容器电解液与电解质的配套生产能力,主要企业包括新宙邦300037)以及瑞泰新材等。

  公司的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出货量目前在中国排名靠前,获评中国超级电容产业联盟颁发的“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十佳企业”、“中国超级电容器优秀材料供应商企业”。公司子公司超威新材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超级电容器材料的行业标准《超级电容器用有机电解液规范》(SJ/T 11732-2018),该标准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有机硅材料包括四大门类,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又称为功能性硅烷,具有品种多、结构较为复杂、用量少而效果非常明显、用途广泛等特点。硅烷偶联剂独特的性能与显著的改性效果,使其应用领域逐步扩大,产量大幅度上升。硅烷偶联剂已成为现代有机硅工业、有机高分子工业、复合材料工业及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配套化学助剂。

  有机硅材料一直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励。《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规划》、《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 年版)》、《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产业政策均明确将新型材料作为未来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鼓励投资者进入有机硅等新材料行业,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报告期内,受国际性货币政策紧缩、地理政治学冲突、能源和粮食危机等多重坏因影响,全球经济低迷,有机硅材料整体消费需求量开始上涨受挫,功能性硅烷市场行情报价滑坡。国际市场面临衰退,功能性硅烷量价齐跌,行业发展逐渐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预计随国内行业的逐步发展,2027年中国功能性硅烷消费量将达到35.5万吨,净出口量达到21.3万吨,行业进一步往中国集中。未来市场上,我国功能性硅烷产品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并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国外主要硅烷生产企业有迈图高新、道康宁、赢创、瓦克化学、信越化学等等国际有机硅巨头。由于硅烷偶联剂有多达 8,000多个品种,上述企业主要利用规模优势生产需求量较大的硅烷偶联剂品种,通过向全球其他中小型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采购其他品种完善产品序列,从而为国内硅烷偶联剂生产公司可以提供了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国,是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的主要增长点。中国功能性硅烷主要生产企业为江瀚新材603281)、宏柏新材605366)、晨光新材605399)、湖北新蓝天等。

  公司所生产的硅烷偶联剂产品涵盖九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其中1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9种产品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有机硅材料供应商,已获得国际大型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巴斯夫、欧文斯科宁、迈图高新等公司的认可并进入其供应商序列,能较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天赐材料002709):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新宙邦:主要从事电池化学品、电容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江瀚新材:主要从事硅烷偶联剂和硅烷交联剂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宏柏新材: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纺织服装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供应链服务以消费品进出口贸易为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生活消费品,致力于提供全供应链一站式增值服务。2023年1-12月,全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36.4亿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纺织品出口1345.0亿美元,同比下降8.1%,服装出口1591.4亿美元,同比下降7.8%(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023年1-12月,公司纺织品服装的营业收入为33,253,217,263.55元,占营业收入89.59%,同比下降9.07%;毛利5,445,987,983.51元,同比增长9.71%。

  公司以纺织品服装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要产品。作为供应链组织服务商,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研发、材料采购、生产管控、报关、保险、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的专业化服务,追求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纺织品服装重要市场有美国、欧盟、孟加拉、越南、日本等,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危机等外部不利因素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服装产业链的持续恢复等原因,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2023年,公司累计进出口45.3亿美元,同比下降14.5%,其中出口40.2亿美元,同比下降14.0%。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埃及等多个“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建设了货源基地。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提升货源基地层级,加快实施海外布局战略,在肯尼亚、约旦等地开辟新的货源基地,持续推动公司从“中国供应链整合”向“世界供应链整合”转变,公司海外生产基地生产出口稳步提升。

  同时,公司高度关注合作客户所在国以及货源基地所在国的经济动向以及政治形势,依托中信保的政策保障和避险工具,力争信保全覆盖,建立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预警机制,为公司业务的安全保驾护航。

  公司主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受供求关系变化及成本总体下降等影响,以上主要原材料下半年单价较上半年均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速放缓且产能大量释放而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在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行的背景下,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和净利润整体下降。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8,330,054.47元,同比下降39.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66,422,427.89元,同比下降3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43,727,614.46元,同比下降42.54%。公司当期业绩变化与行业发展状况方向一致。

  公司生产的电池材料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超级电容器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作用是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形成良好的离子导电通道。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其指标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宽温应用等,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系为改善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而加入电解液中的少量添加物,属于重要原材料之一。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具备不同的功能,比如改善成膜质量、改善高低温性能等。

  目前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锂盐类添加剂为主,包括二氟磷酸锂(LiDFP)、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以及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等,以上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且已大量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中,改善其高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及快充性能等。此外,公司的部分产品已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并已形成批量出货 。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材料之一,其与电极、隔膜等材料共同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超级电容器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其主要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不间断电源等。

  公司的有机硅产品现阶段主要是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属于有机硅材料的四大门类之一,主要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公司的硅烷偶联剂产品主要包括氨基硅烷、酰氧基硅烷、环氧烃基硅烷等,用于高档涂料、玻璃纤维等领域。

  公司生产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原材料为功能性硅烷中间体,如γ-氯丙基三氯硅烷、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经营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采购策略:对于主要原材料,公司与行业内知名供应商合作,建立了稳定供货渠道。公司会结合生产部门的需求,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库存。

  成本控制:公司会对主要原材料市场持续跟踪、深入分析,定期制定采购计划、调整波峰与波谷期间采购规模,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

  供应商管理:公司建立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了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实施。在生产组织方面,销售部门根据近期销售情况、交货订单、客户需求预测及市场开发进展,预估下月的产品销售量并形成月度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则根据月度销售计划、成品实际库存、安全库存量、上月出货量以及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在实际操作时,生产部门还可以根据具体订单合理调整生产计划。

  在生产作业方面,生产部门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要求,监督各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按各自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严格执行。在对产品品质的控制方面,生产部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项目及目标值。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首先,公司经过客户的调查评估、验厂考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主要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达成合作意向。随后,在客户合作对接过程中,公司的营销、研发部门与客户开展深入、持续对接,品管、采购部门也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开发中。此外,公司在提供材料样品的同时,会根据客户产品开发情况,给出建议使用条件,协助客户完成产品体系的定型,共同促进产品应用市场的开拓。

  此外,公司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存在少量通过中间商开拓及维护业务的情况。中间商主要提供客户撮合、客户维护,以及协助沟通产品和报价需求、协助运回产品包装桶等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与下游客户采取议价为主的谈判机制,双方在商议价格时,会根据原材料成本、人工及制造成本、市场供求状况、预期利润及客户议价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

  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队伍。研发团队一方面会根据市场需求或者潜在需求发起内部研发课题,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独立完成相应的研发项目;另一方面,公司会承接国家级/省级的研发项目课题,通过内部评审以及预算编制后,相应执行研发项目开题——小试——中试程序,最终完成课题验收。

  此外,公司与部分行业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合作研发相关工作。

  近期电池材料产业链将面临行业增速放缓和竞争加剧等问题,但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普及以及全球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叠加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仍将稳步增长,储能也将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长期增长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扩张。公司作为领先的优质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以及规模优势,对于核心客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信息较为了解,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电池材料产品、技术支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客户粘性。

  功能性硅烷这类精细化工产品因其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以及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已经成为全世界各新兴经济体竞相发展的重点对象。研究机构SAGSI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传统消费领域橡胶加工、粘合剂、涂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仍构成功能性硅烷消费需求的绝大部分,并保持稳定增长。受新能源等行业需求拉动,复合材料领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

  作为供应链组织服务商,公司坚持“贸、工、技”一体的服务模式以供应链为核心载体,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拓创新求突破,不断做精做优供应链管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转变,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覆盖设计研发、接单生产、清关配送和供应链融资等全供应链一站式服务,追求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以贸易为龙头、实业为基础、创新为依托,业务范围涵盖了纺织服装、化工医药、轻工机电、玩具、汽车、食品、纺织原料等产品,贸易渠道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公司在欧美等主要市场设有营销和设计中心,在国内设有技术实力强劲的打样中心,建立全领域研发设计体系,深度参与客户设计研发环节,全方位增强客户研发服务体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和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市场反应能力、接单能力和客户粘性,提升贸易附加值。

  基于成本、客户需求和分散生产等因素,公司多家控股子公司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了多个货源基地,遍布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浙江等重点省份及缅甸、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埃及、肯尼亚、约旦等“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以生产实体支撑贸易发展,逐步实现全球供应和采购。

  人才是公司实现未来发展规划的决定性力量,也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公司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本,持续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引入优质专业人才,并由专门部门负责整个集团员工的各项培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等进行有关财务、法务、关务、信保、内控等方面的培训讲座。同时不断加强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好一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为公司打造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团队。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储能电池市场的逐渐打开以及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预计将持续发展-。在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公司作为行业的先入者,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相关材料的制造生产所需的主要核心技术,凭借较高的质量水准及工艺精度,在下游客户中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公司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第一梯队的厂商,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行业地位较为稳固。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强研发工作。报告期内,母公司江苏国泰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新能源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加强双方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联合研发、产学合作共同培养高水平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子公司超威新材投资建设的上海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165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子公司华荣化工以及超威新材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并承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载体。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质量较高且稳定性良好,在色度、水分、游离酸、金属杂质含量、氯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等技术参数上整体优于行业标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另外,公司已经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投入和积累。公司的添加剂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层面处于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近年来,公司及子公司相继获评苏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制造类)、国家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轻工业新能源电池行业十强企业等荣誉。

  在电池材料领域,公司已与下游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LG新能源、新能源科技和亿纬锂能300014)等建立了紧密、持续的合作关系。公司了解核心客户技术要求和技术信息,可提供更为有效的电解液产品、技术支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先发优势和客户粘性。另外,公司在张家港、宁德、衢州和自贡加强生产基地建设,2024年部分项目将投入使用,同时波兰华荣将逐渐步入正轨,共同为客户提供更优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

  在硅烷偶联剂领域,公司产品整体稳定性以及工艺精度较高,并具备针对客户具体行业提供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已获得国际大型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巴斯夫、欧文斯科宁、迈图高新等公司的认可并进入其供应商序列。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深耕电池材料以及有机硅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公司拥有稳步成长的人才团队。生产、研发、销售、采购人员均具有多年行业从业经验,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持续不断的工艺改进、良好的技术服务提供了充分的人员保障。

  公司的技术团队由行业资深技术专家组成,核心技术人员曾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行业标准制定。基于多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公司的技术团队掌握了丰富的电池材料以及有机硅材料的制造和工艺知识,深刻理解制造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需求和研发挑战。

  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有供应链服务和化工新能源业务。供应链服务方面,公司以供应链为核心载体,继续坚持“贸、工、技”一体的服务模式,以贸易为龙头、实业为基础、创新为依托,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拓创新求突破,不断做精做优供应链管理,追求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化工新能源业务方面,控股子公司瑞泰新材作为公司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平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紧紧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在深化供应链合作、优化客户结构、稳步推进扩产项目、加强研发创新、持续提质增效等方面不断夯实主营业务,努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2023年,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延宕,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复苏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高企,需求下降。美欧推行所谓“脱钩”和“去风险”战略,加剧世界经济碎片化,阻碍全球贸易发展。新形势下,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和重塑,我国纺织服装外贸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重点市场需求下降、“脱钩断链”、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地区冲突扰动国际航运、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贸易持续承压。同时,新能源行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爆发式增长后的转折之年,全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产品价格下降幅度、竞争激烈程度在行业发展史上从未有之。

  1、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深度融入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取得世人瞩目的发展。国际市场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现金流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外贸出口仍将在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3年,受国际需求不振、国际经贸环境动荡不安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8.1%,但比2019年仍增长10.5%。价格下降是拉动出口下行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国际采购“双闭环”趋势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应对。展望 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出口形成干扰,我国纺织服装外贸行业或仍将面临外需不足、订单下降的挑战。但相信随着我国各项稳外贸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行业能够立足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齐全、供应链稳定的优势,危中寻机,对内通过提质增效,推进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外不断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通过创新贸易方式、扩大中间品出口规模、加速跨境电商出海,保持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初步预计 202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逐步恢复稳健发。

  2、报告期内,全球锂电产业整体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且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但在动力及储能市场的强力拉动下,电池的产销量仍在攀升,电池材料亦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预计在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的现状下,电池材料企业将放缓产能释放速度;全球锂电产业整体增速将持续放缓,行业或将步入新一轮竞争与洗牌周期。相信在经历残酷的行业洗牌之后,市场将重归供需平衡。2024年度,电池材料企业在市场开拓、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将继续面临挑战。

  硅烷偶联剂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需求高速增长、产业链长的高壁垒行业。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随着环保安全要求的提高,功能性硅烷行业将继续淘汰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小型生产商。行业将呈现以大型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资金及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以供应链服务和化工新能源为主要业务,加快实施工贸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开拓市场,创新企业发展模式,着力做强做精做优主营业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促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将在稳定发展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产品的种类,优化和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全球化的视野拓展国内外业务,加强与国内外客户、供应商的合作。公司将通过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业务拓展,产业延伸和人才培育等路径,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竞争实力,致力于成为智能、安全、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供应商。

  1、坚持不懈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公司而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依法合规经营,完善内部治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2、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夯实主营业务基础,不断扩大自身优势。从全球范围看,穿、用、吃、住、行等消费概念有着无比广阔的巨大市场潜力。公司不但要持续扩大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消费品出口,同时要持续不断扩大消费品进口的规模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补足进口方面的短板。

  3、加快推进贸工技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国内国际关键点位上进行产业布局。公司将在现有120多家生产实体的基础上,继续布局一批生产实体和海外机构,其中生产实体选址在劳动力成本及生产效率、关税优惠、物流运输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以此加快推进贸工技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泰特色的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同时,公司积极倡导生产实体重视实业化的管理和效益,实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使贸易与实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齐头并进。

  4、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切实有效防控系统性重大风险。一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流程控制和监督,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和问责体系;二是加强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好一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

  5、加快重大平台项目建设。一是稳步推进海外供应链平台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供应链的全球化配置;二是加快国泰创新设计中心建设等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以人为本,着重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针对企业发展及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和内循环的变化,我们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及队伍建设,未来公司除了系统性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引入优质专业人才,也要在育人培训方面加强力度。

  1、外部市场风险。面对外部市场,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全球经济走弱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化工新能源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报告期内,化工新能源板块受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和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化工新能源业务基本的产品锂离子电池材料 2023年的销售均价同比下降,导致公司化工新能源业务销售额同比减少;报告期内化工新能源业务毛利率稍有下降,叠加销售额下降的影响,导致公司化工新能源业务盈利同比减少。随着化工新能源板块市场竞争程度趋于激烈以及新竞争者的进入,公司化工新能源业务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可能受到进一步冲击。

  针对此风险,公司将多管齐下,有效应对。第一,公司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为公司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公司将继续深入传统市场并探索主要新兴市场,从宏观层面加大信息收集力度,了解和研究相关国家和地区及周边环境的政治、经济等事务,梳理当地人脉,全面开拓市场和各类渠道;微观层面,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精耕细作市场,对目标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掌握当地局势和动态,做到第一时间防范相关海外经营风险,重视所在国法律法规的搜集整理,研究并遵守当地劳动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国际惯例和标准,合法经营。第二,公司专门设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和监察审计工作的领导机构;同时,各控股子公司设立监察审计部门,专职开展监察审计工作。第三,积极依托中信保的政策保障和避险工具,力争信保全覆盖,构建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分级授权、全程监控的风险管控体系,保障公司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第四,坚持创新引领,工贸一体,不断强化快时尚品牌供应链管理服务,快时尚品牌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进入壁垒较高,一旦形成合作关系稳定性较强,随着合作的长期深入、公司服务能力的积累和全球化资源布局,提升品牌、品类、数量、服务深度和议价能力。同时,公司化工新能源业务在稳定发展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产品的种类,优化和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全球化的视野拓展国内外业务,加强与国内外客户、供应商的合作,通过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业务拓展,产业延伸和人才培育等路径,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竞争实力,致力于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供应商。

  2、境外贸易政策及壁垒风险。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势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继续蔓延,国际贸易规则博弈激烈,对外贸易政策更加保守,贸易限制措施增多,贸易摩擦加剧。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国外保护措施进一步增加,可能会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面对外部各种坏因,公司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加强产品研发,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实行标准化和绿色生产,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环保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加强产品认证和国际认证。二是顺应全球服装采购大趋势,积极配合客户做好订单转移的工作,将公司的贸易优势和东南亚成本优势进行结合,逐步实现全球生产和采购,降低生产区域集中带来的风险,规避进口国的关税和贸易壁垒,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三是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及相关各政策法规出台和执行情况,及时采取灵活适当的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受经济周期、供求关系、成本、货币流动性、美元汇率、航运价格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动。同时,化工新能源业务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较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营业成本及毛利率有较大影响,这给公司的市场策略制定、产品对外报价以及成本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不确定性。

  针对该风险,在供应链业务方面,公司坚持生产经营特性,不进行以投机为目的的交易,合理控制库存,保持充沛的现金流量;操作进口业务时,选择价格波动小、进口量大、易变现的农副产品和大众消费品,做好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的分析工作,制订严密的合同条款来保护公司利益,严格控制货权,以有效规避和控制价格风险。在化工新能源业务方面,巩固加深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战略合作,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完善采购遴选机制,加强采购环节管理,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合格供应商,扩大采购来源,以促进采购成本的优化;持续加强原材料市场价格的研究和分析,及时调整采购规模;加深与客户的沟通合作,努力和客户建立合理的价格波动调整机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管理水平及购置先进设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4、汇率波动风险。供应链服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其中,进出口贸易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因此,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业务规模、效益都有较大影响。

  针对该风险,在出口业务方面,一是要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加大有关信息的投入,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独立的判断,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二是以避险为目的,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在手成交订单,根据实际在手成交订单,坚持财务中性原则,使用金融工具,合理规避汇率风险;三是坚持大客户战略,提高产品档次和服务质量,树立品牌效应,降低成本,增强客户黏性,强化竞争优势,以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5、技术研发风险。公司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如果公司对于技术发展方向把握不准,研发管理不到位,将面临技术研发风险。电池技术一直以来处于持续高速发展中,其由最初的铅酸电池到镍氢电池,至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其技术路径以及性能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迭代,新型技术路径如氢燃料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可能对现有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产生冲击。若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性被其他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超越,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甚至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也可能发生变化,固态电解质可能会逐渐替代传统的有机液态电解液,从而导致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市场需求下降。

  针对该风险,公司将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对相关前沿技术进行储备,及时实现技术进步或转型,同时加强技术研发的前期预先研究和市场调研,进行充分、慎重可行性论证;二是要建立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长效激励机制,吸引、稳定优秀人才。任何新技术的产业化都需要不断地长时间地经过市场的验证。即使成功,预计各种技术路线的电池产品将长期在市场上共存,大部分技术路线仍然将使用电解液、添加剂等公司主要产品。公司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材料所需的主要核心技术,同时公司一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努力和上下游企业一起持续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价比。此外,公司已经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的研发投入与积累。公司的部分新型锂盐产品在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已形成批量销售。公司将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把握市场信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对相关前沿技术进行储备,及时实现技术进步或转型,以应对技术更新带来的风险。

  6、不可抗力风险。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将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及经济复苏之路。

  针对该风险,公司将做好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首先,紧密关注全球局势变动,实时关注合作方的风险情况,保持充分沟通,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其次,考虑到地缘政治冲突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公司将优化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布局,在创新研发方面不断加强投入,加强公司专业化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7、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瑞泰新材生产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尽管瑞泰新材配备有较完备的安全设施和环保处理设施,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但仍然可能因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从而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此外,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保持从严趋势,中小型化工企业由于排放不达标、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受到了责令停产、限产等处罚措施。随着舆论监督关注度,以及安全和环保部门监管要求、执法力度的进一步提高,行业内企业也需增加相关投入,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国家环保、安全政策要求的提高,瑞泰新材未来可能需进一步加大安全和环保投入,进而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

  针对该风险,瑞泰新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瑞泰新材投入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还采取了岗前安全教育、特殊作业防火安全措施、属地管理责任制、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下属主要子公司均设置了EHS中心,负责安全环保的统筹工作,各车间和部门等均配置了相关人员加强现场的监督和检查。

  莱特光电:OLED材料龙头一季度“大翻身”,分红回购增持齐发力,OLED渗透率提升,机构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热门旅游股80后董事长遭留置!国际无人机产业博览会今日召开,这一省份无人机企业突破1万家,机构看好15股增长潜力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

  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协商议政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

  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商议政

  已有15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8.58亿股,占流通A股53.7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55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减少617户,幅度-1.02%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